文章分類Article
【產後骨盆 不是「喬一下」就好!】桃園孕產物理治療
產後骨盆歪了,喬一下就好了嗎?
很多人以為「骨盆歪了」,只要喬一下、整一整就會馬上對齊、恢復正常。但事實上,骨盆矯正並不只是「推一推就回正」這麼簡單,而是牽涉到整個肌肉、筋膜、核心訓練以及動作控制再學習。
物理治療介入的骨盆矯正,是一套系統性的治療與訓練計畫,不只是短暫的結構調整,更強調找出原因、改善動作控制與建立核心穩定性
產後常見骨盆歪斜有哪些?
骨盆就像是身體的地基,它與脊椎、髖關節和核心肌群密切連結,決定了整體姿勢與力的傳導方向。
以側面觀察骨盆為例,理想的狀況下骨盆呈中立位,前側骨突與恥骨在垂直線上。
理想骨盆位置
產後骨盆前傾
常見表現:恥骨及下背痛、小腹凸出、腰部容易痠、挺不直、髂腰肌與大腿前側肌肉過緊
造成原因:懷孕期間重心改變,翹屁股站姿抱小孩
產後骨盆後傾
常見表現:駝背、髖關節活動受限、深蹲困難、腰臀筋膜過緊
造成原因:剖腹產傷口疼痛保護性姿勢、長時間坐著哺乳不良姿勢
不管是何種骨盆傾斜,都會影響脊椎與下肢的排列
骨盆矯正的物理治療方式
1. 放鬆過緊的肌肉與筋膜
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徒手技術(如深層肌筋膜放鬆),針對那些因代償而過度緊繃、縮短的肌群(如髂腰肌、背肌)進行處理,減少不對稱張力。
2. 關節鬆動術,恢復骨盆活動與對齊
使用低強度、慢速度的關節鬆動技巧,安全地讓薦髂關節與腰薦關節恢復自然的滑動,達到類似「復位」的效果,不會粗暴扭動或傷害關節面與韌帶。
3. 強化核心與無力肌群,重建控制力
這是最容易被忽略,卻也是最關鍵的長期改變因素。透過核心訓練、骨盆底肌活化、臀肌與背肌的功能性訓練,讓身體重新學會正確出力方式,穩定骨盆與脊柱結構。
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,生產方式也不一樣,因此產後物理治療的內容需要依照每個人的需求而調整,若有疑問請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~